【潮新闻】手机遥操1700公里外机器狗爬火山!这场发布会刷新远程操控极限
一场跨越半个中国的实时遥操实验,一次对空间计算时代的全面拥抱,当虹科技用AI多模态与空间视频技术重新定义人机交互的边界。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内蒙古乌兰哈达火山的实时画面,操作员在杭州会场轻触屏幕——1700公里外的机器狗随即起身越障,在火山碎石坡上稳健行走。这是9月19日当虹科技战略升级发布会现场的一幕,让百余位现场观众惊叹不已。这场名为“企业战略重大升级暨BlackEye2.0多模态空间大模型新品发布会”的活动,展示了当虹科技从“以视频为核心”到“AI多模态+空间视频+行业” 的全新战略转型。
当虹科技战略升级,拥抱空间计算新时代
当虹科技董事长孙彦龙在发布会上回顾了公司30多年的创业奋斗史,他指出:“当前正处于空间计算大爆发前夜,当虹科技将致力于空间世界的表达、感知、压缩、传输、重建和交互。”
孙彦宣布,公司的发展引擎将由原来单一的视频技术升级为“AI多模态+空间视频”双引擎。这一战略转变将支撑公司在传媒文化、工业与卫星、车载智能座舱、机器人等业务领域的发展。
“在视频是记录世界的工具,未来‘AI多模态+空间视频’将是理解世界、与世界交互的智能媒介。”孙彦龙将当虹科技定义为空间视频时代的赋能者与生态建设者。
“嫦娥”现场送月饼,多模态融合创造全新体验
发布会现场,当虹科技研究院院长谢亚光进行了一场惊艳的虚实融合演示——把AIGC生成的“嫦娥”请到了发布会现场。
研发人员头戴Vision Pro灵活移动,现场大屏幕实时显示着这位研发人员向观众展示“嫦娥”细节的画面,呈现出卓越的空间感和一致性。这一效果通过BlackEye 2.0多模态空间大模型实现,先输入文字生成图片,再通过图片生成完整的三维模型,最终与AR技术结合展示出虚实融合的效果。
BlackEye 2.0支持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点云五类模态的处理,在视频增强、压缩与AIGC能力上显著提升,尤其在空间感知、场景重构与空间复刻等空间视频领域取得突破。
一部手机千里遥操机器狗,突破远程操控极限
最让现场观众惊叹的是千里遥操机器狗的演示。当虹科技副总裁吴奕刚通过一部手机,实时操控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乌兰哈达6号火山的机器狗。
端到端的延时控制在80毫秒以内,比人类神经反应极限(100毫秒)还缩短20毫秒,确保了操控的流畅性。
吴奕刚表示:“跨越千里的远程操控对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和信息传输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乌兰哈达6号火山附近属于弱网环境,只能勉强连上4G网络,有时甚至需要切换为卫星通信。
BlackEye多模态空间大模型的压缩能力解决了这一难题——先将高清视频流进行10-100倍的超级压缩,再通过AI画质增强算法,确保在低带宽环境下也有高清视野。
生态共建,多方合作推动技术落地
发布会现场,当虹科技与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与阿里云签约,共同打造自主可控、技术领先的AI大模型解决方案;与云深处科技、亚太星通、星展测控联合发布“永不掉线”机器人新品,确保机器人在弱网环境下也能实现双向通信。与镜识科技、浙江广电新媒体战略签约,联合发布家庭机器人产品,为家庭与公共生活带来全新体验。最引人注目的是与神舞科技联合发布的脑机接口远程控制系统,将脑机技术与机器人超远距离操控深度融合,让行动障碍人群凭借“大脑”探索世界,以全新方式重获行动自由。
从工业场景到日常生活,这项新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当虹科技的新技术已在多个领域落地应用。传媒文化领域的ShowBiz AI 2.0产品,AI点亮球星、AI慢动作、AI残影等功能已应用于“苏超”等赛事的轻量化制作;工业与卫星领域的“天目”无人机伴侣,支持无人机在偏远山区等弱网环境的视频/图片回传。车载智能座舱领域的“洞天”车载垂类大模型,在车载视听增强、视觉增强等方面表现出色;机器人方向的BlackEyeVison超远距离远程控制系统,增加空间视频处理能力,大大增强了对机器人现场环境的感知能力。
随着人与机器、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不断融合,当虹科技正通过“AI多模态+空间视频”双引擎,推动空间计算时代的生态建设。从人脑控制机器狗到千里之外的火山勘探,从家庭机器人到卫星通信永不掉线的应急救援系统,这些技术正在走出实验室,融入我们的生活。远程操控不仅是技术展示,更是积累高价值操作数据的过程,为机器人走向具身智能提供“燃料”。当机器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意图,人类也能通过机器延伸自己的感知和能力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