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参编《智能网联汽车蓝皮书》 当虹科技智能座舱业务再获权威认可
近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权威机构联合主编的《智能网联汽车蓝皮书(2025)》(简称“蓝皮书”)重磅发布。当虹科技连续两年参编这一权威学术成果,智能座舱领域的专业性再获肯定。
该系列蓝皮书在2018年首次发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年度研究报告,长期被视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本次蓝皮书汇聚了60余家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近170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从产业发展、法规标准到技术突破与趋势洞察,全面勾勒出智能网联汽车的最新格局与前沿动向。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国内乘用车智能座舱搭载率快速提升,智能座舱作为连接车主、乘客和外部世界的交互平台,直接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已成为汽车产业竞争的关键。尤其是随着AI大模型与座舱的深度融合,车内体验不再只是“功能叠加”,而是正在走向沉浸感更强、交互更自然、情感更友好的全新阶段。
作为“AI大模型+座舱”浪潮中的先行者之一,当虹科技以BlackEye 2.0多模态空间大模型为底座,推出车载垂类模型“洞天”,从算力优化、算法突破到数据处理,为智能座舱提供更轻量、更高效的底层支撑。无论是车内外的全链路视听增强,还是AI生成的沉浸式智能座舱,当虹科技都在推动座舱从处理效率、视听质感到五感融合的全面升级,让用户获得更沉浸的娱乐与互动体验。
蓝皮书同时强调,未来智能座舱的多模态自然交互能力将持续提升,以更低的认知负荷满足用户需求。在这一方向上,当虹科技的多模态交互技术已延伸至情感互动机器人和智能交互指环等形式。借助大模型的场景理解与推理能力,座舱能够主动识别用户的习惯和环境,生成个性化服务,逐步进化为真正“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伙伴,让人与汽车的沟通更自然、更具温度。
可以预见,未来的智能座舱将围绕AI大模型融合、场景化服务、互联生态、安全保障等持续演进。当虹科技也将继续发挥在AI与视听领域的优势,助力车载智能座舱迈向更智慧、更沉浸、更安全的新阶段。